我叫王明,今年28岁,来自一个偏远小山村。家里祖祖辈辈靠种地过日子,村里人要么出去打工,要么守着几亩地混着。可我总觉得,人活一辈子,得干点不一样的,哪怕摔得鼻青脸肿,也得试试。
一台破电脑开了个头
五年前,2018年夏天,雨下个没完,田里活儿干不了,我就窝在屋里翻老爸捡回来的旧报纸。有一篇讲了个城里人自己弄了个网站,把东西卖到国外,赚了不少钱。我愣住了,心想:自己弄个网站就能卖那么远?那得多少钱啊?我翻来覆去看那报纸,心里像点了把火。
可我啥也没有,没钱,没文化,连电脑都不会用。我跟二舅借了3000块,跑县城买了台二手电脑,搬回家那天,我妈直摇头:“这破玩意儿能干啥?不如买头猪。”
竹篮子让我看到希望
我也不知道咋开始,听人说网上能卖东西,我就琢磨着自己弄个地方试试。村里没啥值钱玩意儿,我看上了我妈编的竹篮子。那篮子在我们这儿家家都有,装菜、晒粮食,结实又好看。我妈手巧,编得细致,我就想:这会不会有人稀罕?
我听说得有个网站才能卖东西,可我连“网站”是啥都不清楚。跑到镇上问了个修电脑的小哥,他说可以花钱找人弄。我咬牙拿出2000块,让他帮我搭了个简单的外贸独立站。那时候我英文啥也不会,靠手机翻译,把“basket”这些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上去。拍照也费劲,家里光线暗,我把篮子搬到院子里,借着太阳光拍了几张,垫块花布好看点。成本不到25块一个,我定25美元,心想卖出去就烧高香了。
网站弄好后,我盯着屏幕等了好几天,没动静。我急得不行,后来上网查,说得让人找到这网站才行。我摸索着学了个叫谷歌SEO的东西,听说能让网站排前面。我看老外爱搜“handmade basket”,就硬把这些词塞进介绍里,写“我妈在村里编的竹篮,结实耐用”。
过了十来天,终于有人下单了!是个荷兰买家,留言说喜欢手工的东西。我傻乐半天,眼泪都快下来了。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好像能干成点啥。
可寄东西难住了我,镇上快递点一听是国外,都说不会寄。最后找了个小店,老板让我自己填单子。我连地址格式都搞不清,打电话问小学同学,折腾一下午才寄出去,那一单赚了100多块,可我高兴得睡不着。
摔跟头也得慢慢爬起来
订单慢慢多了,荷兰那买家还介绍了朋友,我妈的竹篮子挺受欢迎。可第二年春天,我接了个大单,50个篮子,半个月得寄出去。我妈忙不过来,我就拉大姑、二婶一块儿干,忙了十天总算赶上。可寄出去没多久,买家说篮子全碎了,照片一看,包装没弄好,竹条散了一地。
我赔了3000多块,还得退款道歉。那股劲儿一下子泄了,坐在院子里看着一堆篮子,心里堵得慌。晚上我爸回来,叹口气说:“明儿,干啥都得一步步来,别急。”他没多说,可这话让我缓过来。
我琢磨着,包装得弄结实,物流得找靠谱的。跑了几趟县城,找到个能寄国际货的快递公司,学会用泡沫和木箱打包。后来我加了村里的手工草帽和木雕摆件,成本15块和30块,卖15美元和30美元,日子慢慢撑起来了。
流量稳住了,路子也宽了
2020年我攒了点钱,原来的独立站太简陋,我就花5000块找人重新弄了个好点的模板。没钱砸广告,我全靠自己摸索。谷歌SEO优化帮了大忙,我学着写细致的介绍,拍了我妈编篮子的视频,连她手上的老茧都拍进去,传到网站上。
我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子,晒晒竹篮子、草帽的照片,讲点小故事,比如“这是我妈亲手做的,村里用了50年”。老外挺喜欢,说这东西“有温度”。流量慢慢起来了,每天几十个人逛,订单涨到十几单。
生意有了起色,欧洲、美国、澳洲,等地都有人买。最多时,我一天打包100多单,忙得饭都顾不上吃。我妈心疼地说:“明儿,别把自己累坏了。”可我心里清楚,这条路是我选的,累点也值。
一个人的“全球市场”
去年算了算账,年销售额过了300万。村里人听说后跑来看热闹,有人问:“你咋干成的?”我也不知道咋答。没啥特别的,就是肯吃苦罢了。那些摔过的跟头、熬过的夜,每次寄包裹的小期待,才让我走到今天。
现在我雇了两个人帮忙,一个打包,一个回消息,自己能喘口气。还在学英文,虽然结结巴巴,但能跟老外聊几句。流量靠谷歌SEO和社交媒体的帖子,稳住了。
盖房那天,我哭了
今年年初我拿赚来的钱在村里盖了栋小楼,三层,带院子。我爸妈搬进去那天,邻居围了一圈,夸我有出息。我爸拉着我的手,眼睛红红地说:“明儿,你真给咱家争气了。”我妈抹眼泪,说没想到自己编的篮子能卖那么远。
那天晚上我站在阳台上,看着村里的灯光,突然哭了。不是难过,是那种说不出的感觉——从一台破电脑,到给爸妈一个家,我真的闯出了一条路。
路还得接着走
现在网站还在跑,每天有新订单。我想把村里更多的东西弄出去,像老张叔的木凳子、二婶的花鞋垫,让全世界知道我们这小地方也有好玩意儿。流量还是靠搜索和群里聊聊天,我还想再学点新招。
有人问我,农村出来的,咋敢想把东西卖到全球?我也不知道咋说。可能就是不服输吧。以前天离我很远,现在我觉得,只要迈开腿,天也没那么高。这条路,我还得接着走……